謝和平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1956年1月生,湖南省雙峰縣人,研究生學歷,博士學位,現(xiàn)任中國工程院院士,四川大學校長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導師。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。
謝和平院士1992年3月至1993年2月,任中國礦業(yè)大學校長助理;1993年2月至1995年3月,任中國礦業(yè)大學副校長;1995年3月至1997年10月,任中國礦業(yè)大學副校長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;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,任原煤炭工業(yè)部科技教育司司長;1998年8月至2003年6月,任中國礦業(yè)大學校長、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校區(qū))校長;2003年6月至今,任四川大學校長。
謝和平院士是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、國家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,是四川省科協(xié)主席、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煤炭工業(yè)協(xié)會副會長、第二屆全國工程碩士專業(yè)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兼任《力學學報》、《巖土工程學報》等10余種科學刊物的主編或編委。
謝和平院士長期致力于巖體力學與工程研究和實踐,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最早建立了裂隙巖體宏觀損傷力學模型,研究其自然性狀及導致災害性事故發(fā)生的機理和過程,開拓了裂隙巖體損傷力學研究新領域,成功預測了采動圍巖的損傷大變形和蠕變穩(wěn)定過程,并應用于深部巷道大變形預測、蠕變分析及其相關的巷道支護設計等重要工程領域。1985年起,他創(chuàng)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對裂隙巖體進行非連續(xù)變形、強度和斷裂破壞的研究,形成了裂隙巖體非連續(xù)行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,并與損傷力學相結合在巖爆、地表沉陷、頂煤破碎塊度控制等重要礦山工程應用中獲得成功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謝和平院士多次應邀到國外講學與合作研究,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,被美國猶他大學聘為客座教授,為該校正式開設兩門課程;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,被聘為英國皇家學會客座研究員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教授;1994年和1996年,兩次應邀為客座教授赴德國漢諾威大學講學;1993年、1997年和1999年,三次應邀為客座教授赴波蘭西里西亞工業(yè)大學講學與合作研究。
謝和平院士的成果集中體現(xiàn)在他的《巖石混凝土損傷力學》、《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》等3本中英文專著、200余篇論文及有關工程實踐中,成果被SCI收錄48篇、引用500余次,EI收錄78篇,CSCD和CSTPC引用546次。他的科研成果,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,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,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并先后獲煤炭部、教育部等省部級二等以上獎勵5項(均為第一獲獎人)。他先后培養(yǎng)出了博士、博士后近30名。
謝和平院士先后獲得多項學術獎勵和榮譽稱號,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統(tǒng)優(yōu)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稱號;1991年被國務院、國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,同年被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;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,同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;1993年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(技術科學),為全國6名獲獎者之一,并獲霍英東優(yōu)秀青年教師獎(研究類);1994年成為首批國家教委跨世紀優(yōu)秀人才專項基金資助的專家;1995年又成為首批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的專家;1996年進入國家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、二層次;1997年成為江蘇省333跨世紀工程第一層次培養(yǎng)對象,并被國家人事部、國家教委授予優(yōu)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;2001年獲孫越崎能源大獎,同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;2002年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;2003年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;2004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;2007年獲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(yè)大學榮譽博士學位,成為該校建校232年來獲此榮譽的第五人。